时间:2021-12-01 10:21:50人气:作者:佚名
72小时。“黄金72小时”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,这是救援(学)界的共识。救援界认为,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“黄金72小时”,在此时间段内,灾民的存活率极高。每多挖一块土,多掘一分地,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。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,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。一般破坏性地震: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,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(含一亿元)的地震;中等破坏性地震: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,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(不含一亿元)、五亿元以下的地震;严重破坏性地震: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、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,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,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、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;特大破坏性地震: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,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,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。
1、单震型: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,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。这种地震比较少见,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。
2、主震-余震型: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,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,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。例如汶川地震、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,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。离主震越近,余震越多,平均强度越强,随着时间的流逝,余震越来越少,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,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。
前震、主震、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,地震开始移动,岩浆就发生波动,推动地壳振动,称为前震;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,残余岩浆的波动,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,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,故余震比前震大。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。前震、主震、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,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。
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11月30日21时53分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5.8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,震中位于北纬31.76度,东经87.94度。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554米。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65次,最大地震是2020年7月23日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发生的6.6级地震(距离本次震中191公里)。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啊乌尼瓦隆巴,20公里内的乡镇有措折罗玛镇。震中距尼玛县67公里、距申扎县118公里、距双湖县180公里、距班戈县201公里、距南木林县257公里,距日喀则市292公里,距拉萨市385公里。
地震时,地下储藏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,地面温度会升高,这有助于地表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,空气中水汽含量上升,更容易形成降雨。地下本来也有一些水分,在地震时迅速被汽化,顺着大地裂开的缝隙升腾到大气中,形成很强的对流上升作用,水汽上升后受冷凝结为雨滴落下。地震时房屋倒塌、大地变形、山体滑坡,会产生很多灰尘和微小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。而且地震时形成的冲击波会把这些灰尘“轰”到云层中。于是这些灰尘变成了凝结核,水汽附着在这些凝结核上,再不断碰并结合,等增长到空气无法托举的时候,就变成雨滴落下。